87 research outputs found

    若羌绿洲近55a气候变化基本特征/Climate Change Characteristic of Ruoqiang Oasis During Recent 55 Years[J]

    No full text
    利用1954~2008年若羌气象站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年平均地面风速、年沙尘日数和沙尘暴日数等资料,分析了近55 a若羌绿洲地面气候变化基本特征。研究表明:(1)近50 a来若羌绿洲各气象要素综合表现为显著的暖湿化趋势,其中年平均气温增温速率普遍为0.25℃/10 a,高于0.22℃/10 a的全国平均水平,与全球变暖的大背景相一致;(2)年降水量表现为小幅增加趋势,降水增加速率为6.5 mm/10 a,与新疆降水量增加的趋势一致;(3)年平均地面风速减小速率为0.08 m.s-1/10 a,主要是由于农林绿化的增加;(4)年沙尘日数、年沙尘暴日数都呈减少趋势,减少速率分别为21.6 d/10 a和4 d/10 a,与降水量增加、生态改善、气候的暖湿化有关;(5)若羌绿洲的气温、降水、地面风速、年沙尘日数用Mann-kendall方法检验分别在不同年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突变。结果指出若羌绿洲气候正在趋于暖湿化

    护理人员对灾害事故的心理救援[J]

    No full text
    灾害的定义是任何能引起设施破坏、经济严重损伤、人员伤亡、人的健康状况及社会卫生服务条件恶化的事件,当其破坏力超过了所发生地区以外的所能承受的程度而不得不向该地区以外的地区求援时,就可以认定灾害发生了[1]。灾害事故是一种特殊的应激,经历灾难性事件后出现一系列心理、生理和行为的改变,身体方面如呼吸、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胃肠道不适,肌肉紧张,月经紊乱等;表现为焦虑紧张、烦躁不安、郁郁寡欢;认知方面出现记忆衰退,注意力涣散,优柔寡断,困惑迷茫;外在行为上则同样可观察到种种变化,或激动兴奋,或离群所居,有人终日以泪洗面,有人动辄暴跳如雷等

    1960-2009年新疆气温时空变化及影响因子分析/Analysis on varification of air temperature and impact factors in Xinjiang from 1960 to 2009[J]

    No full text
    利用新疆81个基准站气温观测资料使用距平法分析1960年-2009年气温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发现年平均气温处于逐年上升态势,以1977年为界,之前负距平,之后正距平。最高气温升温幅度不及最低气温,历年平均气温升高主要来自最低气温(冬季)升高的贡献。1960年-2009年全疆年平均气温为8℃,最低气温1.8℃,最高气温15.1℃,满足线性变化。利用GIS技术分析全疆历年温度的空间变化,结果是全疆平均气温均在0℃以上,南疆高出北疆至少5℃、高出天山北坡至少10℃。预计到2020年,全疆平均气温将继续升高近0.5℃。由于新疆地广人稀,影响太阳和地表长波与短波辐射的总、低云量逐年增加成为除了温室效应和城市热岛效应以外导致气温升高的另一主要原因

    新疆肖塘地区农牧交错带胡杨林现状调查[J]

    No full text
      基于新疆肖塘地区农牧交错带天然胡杨林下18个采样点216个土壤样品和2.00 hm2的胡杨样地,研究了胡杨林土壤盐分及pH特征和胡杨林种群结构。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全盐含量在10 cm深处达到最高然后随着深度的增加,全盐含量降低;pH值在垂直方向没有明显差别。研究区胡杨林生长受土壤盐分胁迫,林分稀疏,种群结构残缺,表现出衰退趋势,如果持续仅有少量根蘖个体更新,胡杨林将向衰退方向演替,直至消亡

    乌鲁木齐县草场环境条件及合理利用探讨[J]

    No full text
    乌鲁木齐县是乌鲁木齐市主要的农牧食品生产基地。据乌鲁木齐县畜牧局统计资料,上世纪80年代初全县牲畜头数有14万只,2013年的统计资料显示牲畜数量达到27.5万只,增长牲畜1.2倍。这些家畜放牧在乌鲁木齐南郊山区,占全县牲畜总数的90%左右。也是乌鲁木齐草地畜牧业中主要的地位。但是,常年过牧和人类因素,草场已经严重退化,草场承载率较低。因此、加强草地管理制度,必须要控制牲畜头数,传统的放牧要改变圈养方式,首先要牧民定居或半定居,逐渐转变乡镇城市化,进入建设现代化畜牧业的发展模式,才能促进乌鲁木齐县畜牧业稳定发展。乌鲁木齐南郊草场是全县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为适应乌鲁木齐县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在长年调查和定位监测基础上,对其环境条件及合理开发利用初步探讨如下

    乌鲁木齐夏季水汽日变化及其与降水的关系/Analysis on Daily Variation of Water Vapor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Rainfall in Urumqi in Summer[J]

    No full text
    利用2008年6-8月微波辐射计的观测资料和探空数据,对反演得到的温、湿度廓线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温、湿度廓线与探空数据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两种设备观测的水汽廓线总体趋势一致.微波辐射计观测的乌鲁木齐夏季水汽总量(PWV)呈明显的日循环特征,PWV平均为21.66 mm,从04:00-15:00逐渐减小,从15:00-23:00逐渐增加,最大值为22.44mm,最小值为20.89 mm,日变幅为1.55 mm,变化率7.1%.乌鲁木齐夏季降水主要发生在夜间,尤其是后半夜,这与PWV的日变化基本一致.降水前有一定的水汽积累,等达到一定量值时,在相应的动力机制影响下发生降水,降水结束后PWV值减小且急剧下降

    艾比湖主要补给河流下游河岸带土壤养分特征/Soil Nutrient Characteristics in River Riparian Zone of Main Supply Rivers in Lake Ebinur[J]

    No full text
    以博尔塔拉河、精河下游河岸带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定量测定土壤中有机质与全氮、全磷、全钾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两河下游河岸带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呈现出较强的表聚性;博尔塔拉河下游河岸带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与全磷、全钾相关性不强,精河下游河岸带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全磷、全钾相关性较强;空间变异特征显示:两河下游河岸带土壤各养分指标均表现为中等空间变异特征;对两河下游河岸带土壤养分指标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博尔塔拉河下游河岸带土壤养分含量高于精河下游河岸带土壤,但养分含量总体偏低.同时,因土壤类型及养分条件的不同,地表植物群落组成差异明显

    艾比湖地区主要荒漠植被防风固沙功能研究/Sand Storm Prevention Effects of Desert Vegetation in Aibi Hu Region in Xinjiang China[J]

    No full text
    在艾比湖保护区内多个样地风速测点选择荒漠植被,开展防风防沙研究。在实地测量的基础上通过比照不同地形、不同植被类型以及不同植被覆盖率防风及输沙率的影响,分析在不同风速范围的效果,对干旱地区防治风蚀及沙尘暴提供理论依据,课题研究对艾比湖国家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恢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西北干旱区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Climate change in arid areas of Northwest China in past 50 years and its effects on the loc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J]

    No full text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中国西北干旱区气候在过去50 a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已经产生了较大程度的影响.利用西北干旱区128站点1961-2010年逐日气温降水量资料,结合DEM数据和GIDS插值分析方法,探讨了西北干旱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北干旱区气温普遍升高,但变暖的幅度因季节和地域而存在差异,其中冬季增暖最为明显(0.506℃·10 a-1),夏季增暖缓慢;增温趋势最大区域主要在伊犁河谷、塔城等地区,天山东部和祁连山区变暖趋势也较大,天山中部及沙漠周边地区变暖趋势一般;降水量也呈增加趋势,年和冬季降水增加显著,春季降水有逐步增加的趋势,秋季降水增加则比较缓慢;降水变化趋势山区最大,干旱区东部、沙漠腹地及周边地区有下降趋势;近几十年来西北干旱区气候的暖湿化趋势,导致冰川强烈的消融退缩,对干旱区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而沙尘暴频次减小主要与新疆和内蒙古等沙源区向暖湿化发展有关,由暖干化向暖湿化转型对沙尘暴的发生有一定的弱化作用.湖泊水位的升降、面积的变化对气候变化有一定的响应

    中国西天山季节性积雪热力特征分析/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n Temperature Change in Snow Layer in Western Tianshan Mountain in China[J]

    No full text
    利用中国天山积雪雪崩站干、湿雪雪层内每隔5min一次的10层雪温数据,探讨了一次降雪过程后干、湿雪的雪层温度特征,对比分析了干、湿雪的雪面能量平衡方程中各分量的差异。结果表明:(1)整个冬半年积雪各层温度基本〈0℃,雪温日变化振幅由雪面向下逐渐减小,积雪深层温度的波峰(谷)值稍滞后于积雪浅层温度极值1-2天。(2)湿雪冷中心的出现时间早于干雪,暖中心的出现时间晚于干雪,太阳辐射对湿雪的穿透深度大于干雪。(3)雪层温度振幅变化与能量吸收随雪深都呈指数衰减分布。积雪密度越大,吸收系数越小,穿透深度越大。(4)干雪雪面的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几乎都为负值,积雪积累。湿雪雪面的潜热通量与感热通量方向相反,互相抵消,所以净辐射是导致湿雪消融的主要因素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