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research outputs found

    Adaptive evolution in life-history strategies of invasive fishes in Lake Fuxian

    No full text
    本研究以棒花鱼、麦穗鱼和子陵吻鰕虎鱼为实验材料,对比研究了它们在入侵地 (抚仙湖) 和原产地 (巢湖和洞庭湖) 中的生活史对策,并结合湖泊水文特征和种间关系分析了它们对抚仙湖环境的适应性进化响应。研究发现,这三种小型鱼类在入侵到抚仙湖后,其生活史对策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 在年龄与组成上:入侵地棒花鱼最大繁殖年龄增大,麦穗鱼高龄个体比例增加,这反映了它们在入侵地高龄个体死亡率下降;入侵地棒花鱼幼鱼和麦穗鱼成鱼的年轮形成发生在3-5月份,但在原产地它们的年轮形成发生在冬季。 在生长特征上:入侵地棒花鱼渔获物个体增大、退算全长增加和生长指标上升,反映了入侵地棒花鱼生长加速;但入侵地麦穗鱼生长减速,表现为个体减小、退算全长减小和生长指标下降。 在繁殖特征上:入侵地棒花鱼、麦穗鱼和子陵吻鰕虎鱼的繁殖起始时间与原产地相似,但繁殖结束时间明显滞后,从而表现为繁殖持续时间的延长,其中麦穗鱼的繁殖活动甚至出现了明显的时间间隔;入侵地棒花鱼和麦穗鱼的初次性成熟年龄与原产地相同,但初次性成熟个体大小增大;入侵地棒花鱼个体繁殖力增大,但麦穗鱼和子陵吻鰕虎鱼的个体繁殖力减小。 结果表明,入侵地中这三种外来鱼类生活史对策上的适应性变动情况既存在共性,也存在差异。这种生活史对策上的变化是外来鱼类对抚仙湖环境的一种适应性进化响应,而不同鱼类在生活史对策变化上的差异与它们遗传特征和空间分布相关

    抚仙湖子陵吻鰕虎鱼繁殖策略的可塑性研究

    No full text
    通过比较子陵吻鰕虎鱼的一个入侵种群(抚仙湖)和两个原产种群(巢湖和洞庭湖)的繁殖策略的异同,研究了该物种在被引入抚仙湖后所作出的繁殖策略上的变化。入侵种群的产卵时间为7—10月份,产卵持续时间长达4个月;而两个原产种群的产卵时间均为7—9月份,产卵持续时间达3个月。三个种群的个体相对繁殖力分别为2826.5±827.4(抚)、3657.9±366.5(巢)和3592.2±1160.5(洞)粒/g,两个原产种群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入侵种群的相对繁殖力显著下降(p<0.05)。另外,入侵种群的

    Plasticity in reproductive tactics of Ctenogobius giurinus in lake Fuxian

    No full text
    通过比较子陵吻鰕虎鱼的一个入侵种群(抚仙湖)和两个原产种群(巢湖和洞庭湖)的繁殖策略的异同,研究了该物种在被引入抚仙湖后所作出的繁殖策略上的变化。入侵种群的产卵时间为7—10月份,产卵持续时间长达4个月;而两个原产种群的产卵时间均为7—9月份,产卵持续时间达3个月。三个种群的个体相对繁殖力分别为2826.5±827.4(抚)、3657.9±366.5(巢)和3592.2±1160.5(洞)粒/g,两个原产种群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入侵种群的相对繁殖力显著下降(p<0.05)。另外,入侵种群的月平均成熟系数最大值较两个原产种群出现明显下降。本文结合入侵地和两个原产地的水温年变化和营养状况差异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Plasticity in reproductive tactics of Ctenogobius giurinus in lake Fuxian

    No full text
    通过比较子陵吻鰕虎鱼的一个入侵种群(抚仙湖)和两个原产种群(巢湖和洞庭湖)的繁殖策略的异同,研究了该物种在被引入抚仙湖后所作出的繁殖策略上的变化。入侵种群的产卵时间为7—10月份,产卵持续时间长达4个月;而两个原产种群的产卵时间均为7—9月份,产卵持续时间达3个月。三个种群的个体相对繁殖力分别为2826.5±827.4(抚)、3657.9±366.5(巢)和3592.2±1160.5(洞)粒/g,两个原产种群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入侵种群的相对繁殖力显著下降(p<0.05)。另外,入侵种群的月平均成熟系数最大值较两个原产种群出现明显下降。本文结合入侵地和两个原产地的水温年变化和营养状况差异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食蚊鱼生态入侵的研究进展

    No full text
    食蚊鱼原产于中、北美洲,由于被认为可用以控制蚊子,而于20世纪初被世界各地大量引种,现已成为全球性分布的外来入侵种之一。尽管食蚊鱼的控蚊效果尚存争议,但有一点却成不争事实,即该外来入侵种已经对世界各地的土著物种(无脊椎动物、鱼类和两栖类等)、生态系统以及水体环境都构成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从食蚊鱼的生物学特性、入侵机制、控蚊效果和生态效应等4方面对目前有关该外来入侵种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为该物种的管理和控制提出了建议性策略和措施,以期为中国的外来入侵种研究及其管理和控制提供基础资料及参考依据

    中国圆田螺典型精子及其发生的超微结构研究

    No full text
    运用光镜和电镜以及细胞化学方法,对中国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典型精子及其发生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根据染色质和细胞形态的变化,可将其典型精子发生分为五个时期: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和成熟精子。精子发生过程中,线粒体逐渐增大,并随着轴的增生而不断发展为螺旋化线粒体系;染色质逐渐凝聚,经过颗粒化和纤维化而终呈均质;随着染色质的变化,细胞核先变小再拉长并螺旋化。精细胞期细胞核基部发生内陷,伴随有中心粒的移人,并向后方形成“9+2”式的轴。成熟典型精子单鞭毛,全长约40μm,包括头、中、尾三段:头段螺旋状,主要由细胞核构成,旋束单股;中段螺旋状,主要由线粒体和轴丝构成,旋束四股;尾段非螺旋状,主要由糖原颗粒和轴丝构成

    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

    No full text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特征,也是人类生存和繁荣的基础。中国未来的经济将依赖于生物多样性,世界经济的发展亦是如此。众所周知,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所以,关注和爱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尤为重要。 虽然人们对自然湿地的认识有所提高,并在湿地保护方面开展了许多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天然湿地数量减少、质量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我们编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进一步揭示湿地存在的价值;特别是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存在的严重问题与不足;特别呼吁全民更加关爱湿地和湿地生物多样性,呼吁湿地保护立法等方面能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中华与前臀的形态差异和物种有效性

    No full text
    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中华(鱼兆)与前臀(鱼兆)物种的有效性问题,并利用主成分分析结果中起主要作用的性状作差异性的统计分析,为分类性状的相关性提供了数学依据.结果表明:1)中华跳与前臀(鱼兆)的主要鉴别特征在于前者之臀鳍起点至尾鳍基的距离小于至腹鳍起点的距离,后者反之;2)前者尾柄高大于前鼻孔至眼前缘距离后者反之;3)前者脂鳍基末端至尾鳍背侧起点的距离小于尾柄高,后者反之.据主成分分析及显著性t值检验结果.笔者观点与原文献作者观点完全一致,中华(鱼兆)与前臀铫应是两个不同独立种.两物种形态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与游泳等行为有关的性状特征上,而且也是对不同小生境长期适应的结果

    面向制造的弧齿线圆柱齿轮建模及接触分析

    No full text
    通过分析弧齿线圆柱齿轮的展成原理和齿轮齿条的啮合原理,提出一种面向制造的弧齿线圆柱齿轮建模方法。基于UG的二次开发,建立了面向制造弧齿线圆柱齿轮的三维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了在相同条件下不同齿线半径的弧齿线圆柱齿轮的最大接触应力,得出了齿线半径对弧齿线圆柱齿轮接触线长度的影响和最大接触应力的影响规律曲线,进而为该齿轮的设计及工程应用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中国圆田螺典型精子及其发生的超微结构研究

    No full text
    运用光镜和电镜以及细胞化学方法,对中国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典型精子及其发生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根据染色质和细胞形态的变化,可将其典型精子发生分为五个时期: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和成熟精子。精子发生过程中,线粒体逐渐增大,并随着轴的增生而不断发展为螺旋化线粒体系;染色质逐渐凝聚,经过颗粒化和纤维化而终呈均质;随着染色质的变化,细胞核先变小再拉长并螺旋化。精细胞期细胞核基部发生内陷,伴随有中心粒的移人,并向后方形成“9+2”式的轴。成熟典型精子单鞭毛,全长约40μm,包括头、中、尾三段:头段螺旋状,主要由细胞核构成,旋束单股;中段螺旋状,主要由线粒体和轴丝构成,旋束四股;尾段非螺旋状,主要由糖原颗粒和轴丝构成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