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research outputs found

    《左傳》「棺有翰檜」解 : 兼說《後漢書》及長沙仰天湖竹簡之「檜」

    Full text link
    《左傳》「棺有翰檜」一語,杜預(222-284)認為「翰」、「檜」分別指棺具之旁飾與上飾。後代注家殆無異議。近年,有學者更試圖用曾侯乙棺器為杜說提供實物證明,也有學者把這個「檜」字與《後漢書》「牙檜梓宮」之「檜」等同起來。筆者認為,杜預之說光從訓詁方面着眼,實在令人費解。馬王堆文物出土後,于省吾(1896-1984) 才摒棄舊說,提出新解;他拿貼在內棺上的「羽毛貼花絹」,與《左傳》所言交互驗證。除于省吾外,郭若愚在考釋長沙仰天湖戰國遣策竹簡時,同樣把簡文和《左傳》之「檜」讀成「繪」。于、郭之說均值得商榷。本文所論,旨在辨析古今各家說法,探尋「棺有翰檜」之本義,並嘗試解說《後漢書》及仰天湖竹簡裏「檜」字的意義

    香港大學“《春秋》、《左傳》學”研究述要補

    Full text link
    筆者由20 世紀70 年代開始,即於香港大學講授《春秋》、《左傳》。1998 年6 月,筆者應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之邀,以“香港大學《左傳》學研究述要”爲題,作一演講,講稿其後刊於《中國文哲研究通訊》①。本文爲其續篇,内容包括(一)論章炳麟《春秋左傳讀》時或求諸過深、(二)《春秋左傳讀叙録》之評價問題、(三)錢鍾書《管錐編》杜預《春秋序》札記管窺、(四)杜預《春秋經傳集解序》“五情”説補識、(五)論《春秋》“五情”———兼論“五情”與詩學之關係

    Annual report on research activities 2010-2011

    Full text link
    https://commons.ln.edu.hk/research_annual_report/1009/thumbnail.jp

    馬宗璉《春秋左傳補注》研究

    Full text link
    馬宗璉(?—1802),清代乾嘉之際漢學大師,著《春秋左傳補注》三卷,其 書旨在補注杜預《春秋經傳集解》及惠棟《左傳補註》,多為時人所重,但近人對是書之評價,卻毀譽不一。近人研究清代《左傳》學,又不及此書。有見及此,本文擬全面研究馬宗璉《補注》內容,探討其特點及地位,藉此客觀評價 此書。 首先,根據今所考見之材料,重新敘寫馬宗璉生平及其所參與之學術活動。 關於馬宗璉生平的資料,可供依據者並不多,記述較完整的只有王引之〈家傳〉 及馬其昶《桐城耆舊傳》兩則紀事。馬宗璉早年跟從其舅姚鼐學習古文辭,後 來改攻漢學。乾隆五十年,入京向當時名儒邵晉涵、王念孫等問學,又先後佐修《經籍纂詁》及《史籍考》,可惜修書未峻,馬宗璉便去世。 其二,考釋馬氏《補注》中文字訓詁、人物職官、禮制及地理四方面內容, 以觀其得失。要正確地評價馬氏《補注》,必先考察其內容之得失及方法之優劣。 惜乎前人鮮有詳細考釋此書內容,因此在評價此書時,有欠允當。馬宗璉書中有關地理及人物職官部分,較具參考價值。至於文字訓詁部分,馬氏善於運用字書,但在聲訓之法上卻頗多失誤。禮制部分則甚多疏略,經常牽附禮書。 其三,梳理馬氏《補注》與前人經說之關係,分析馬宗璉運用前人經說的方法及態度。清儒研讀古書,號稱實事求是,旁徵博引。但各家專精不同,對古書的搜求考證,亦每有差異。馬宗璉面對經說琳瑯,各家異義,嘗試進行考辨、梳理並有所取捨。馬宗璉最重視鄭玄經注,對賈、服舊注,多有考辨。馬氏書對賈、服、杜注較能持平而論,免卻當時對賈、服舊注「不辨是非」之弊。 另外,其書又以《水經注》、《郡國志》等地志補足惠棟《補註》地理部分的不 足。 其四,考察劉文淇、安井衡及竹添光鴻著作中引用馬氏《補注》的情況, 以見馬氏書對後來注解的影響。重新評價馬氏《補注》,除審視書中內容之得失優劣外,亦須考察後來學者對此書之關注。翻查清代學術史、清代《左傳》學 史,對馬氏書著墨不多。但是,劉文淇《春秋左氏傳舊注疏證》、日本安井衡《左 傳輯釋》及竹添光鴻《左傳會箋》三書卻大量引錄馬氏《補注》,以該書地理及人物職官部分,最受三家重視

    香港大學 《春秋》、《左傳》學 研究述要續補

    Full text link
    筆者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即於香港大學講授《春秋》、《左傳》。1998年6月,筆者應“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之邀,以“香港大學《左傳》學研究述要”爲題,作一演講,講稿其後刊於《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014年3月,筆者撰《香港大學“〈春秋〉〈左傳〉學”研究述要補》一文,宣讀於嶺南大學中文系主辦之“經學之傳承與開拓國際學術會議”,此文爲《香港大學〈左傳〉學研究述要》之續篇,以其篇幅過鉅,故分爲兩部分,上半採用原有題目,載於《嶺南學報》復刊第三輯,本文則爲續篇之續篇。内容包括(一)竹添光鴻《左氏會箋》論“五情”説管窺、(二)“五情”之相關問題、(三)《高本漢左傳注釋》孔疏杜注異義考辨、(四)《左傳》新注小學補釋芻議、(五)王夫之《春秋稗疏》研究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