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research outputs found

    清人赵学敏《凤仙谱》献疑

    No full text
    清人赵学敏所著《凤仙谱》历来被认为是一部科学价值较高的凤仙花专谱。文章基于现代植物分类学领域对凤仙花属植物的研究成果,从生物学习性、形态特征、栽培历史等方面对《凤仙谱》中所载植物进行了全面考证,发现《凤仙谱》中收录的"凤仙花"与现代植物分类学中的凤仙花大多存在明显区别,因此《凤仙谱》中之"凤仙"是否皆为凤仙花属植物值得商榷。为了能够正确利用《凤仙谱》一书,应对其进行更加客观的评价,重新认识其学术价值及地位

    用伯胺从水溶液中萃取五价钒

    No full text
    本文认为伯胺可从近于中性的含五价钒和六价铬的水溶液中定量地萃钒,当平衡水相pH高于7时,在相同条件下叔胺实际上不能萃钒,而仲胺也只能萃取25—30%,如果水溶液中不含有铬,钒也可定量地被伯胺萃取,此时需向水溶液中加入与钒的克原子数相当或稍过量的酸,文中还认为伯胺系按溶剂化历程萃钒的机理进行,伯胺在中性和弱碱性平衡条件下萃钒,主要靠氢键与四钒酸形成分子缔合物

    紫花含笑适宜生境的保护空缺与人类干扰分析

    No full text
    以紫花含笑地理分布点数据为基础,结合地形和气候数据,使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对紫花含笑的生境适宜度进行了评估,并基于阈值法,将紫花含笑生境分为适宜区和最适宜区,分析了紫花含笑生境适宜区和最适宜区在我国的地理分布、保护现状以及人类干扰状况,结果表明:年均降雨量对紫花含笑的分布影响最为重要,地形因子和温度因子对紫花含笑的分布影响相对较小;紫花含笑的生境最适宜区面积为13.7万km~2,适宜区为27.0万km~2,分布在22°~30°N, 107°~120°E之间.广东、福建、广西、江西和湖南等5个省是紫花含笑生境最适宜分布区面积最广的地区;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生境最适宜区和适宜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9%,大部分适宜生境未得到有效保护;紫花含笑生境适宜区和最适宜区内,林地是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但是各项人类活动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中国新归化菊科植物——弯喙苣

    No full text
    弯喙苣属(Urospermum)有2种,原产于南欧、北非和西亚。其中,该属的模式种弯喙苣(Urospermum picroides (L.) Scop. ex F. W. Schmidt)目前已在北美洲、南美洲、澳大利亚、南非和巴基斯坦等许多地区归化,我国曾有引种栽培,近来成为宁波地区一种新的归化杂草。本文就弯喙苣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物学特征、传播途径、入侵危害、防治措施进行了报道,以期为外来有害杂草的鉴定提供借鉴

    凤仙花组(Impatiens sect.Impatiens)植物花粉形态研究

    No full text
    运用扫描电镜对国产凤仙花组30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该组植物的花粉普遍表现为单粒4沟花粉,极面观多为矩圆形,具角萌发沟,表面具网状纹饰;此外,不同种花粉在大小、极面观形状、网脊形态、网眼大小、网眼内颗粒状附属物密度等性状上有明显差异,如极面观多为矩圆形,偶见近圆形、近方形等,花粉表面网状纹饰的网眼有疏密均匀和疏密不均匀两种类型,网脊边缘形状有平滑和波状,网眼内颗粒状附属物不同的密度等。综合以上性状将本组植物的花粉划分为2个类型,8个亚类型。本研究的结果表明花粉形态特征,特别是花粉表面纹饰的网眼是否均匀、网脊形态、网眼大小、网眼内颗粒状附属物的密度等特征可作为凤仙花组组下划分的依据,对其种水平的界定也有一定的帮助

    绣球属29种植物的种子微形态研究

    No full text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绣球属(Hydrangea)29种植物种子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发现其种子形状分为椭球形和长柱形;种子表面纹饰为网脊形或网状多边形,网脊的形态为波状、深波状或近平直;网脊间常具皱褶状纹饰或近光滑。分析结果表明:传统分类中绣球属的离瓣组(sect.Petalanthae)的种子为椭球形,网脊为波状或深波状;脊间多数为不规则纹饰,少数为规则或孔穴纹饰;绣球组(sect.Hydrangea)的种子均为椭球形,网脊近平直,脊间较光滑;星毛组(sect.Cornidia)和挂苦子组(sect.Heteromallae)的种子均为长柱形,大部分具近平直状的脊,脊间较光滑;冠盖组(sect.Calyptranthe)的种子为长柱形或椭球形,表面具网状多边形纹饰,网眼内具洼点。绣球属种子形态及种皮微形态特征除了在组水平上表现出较强的特异性,在组内种水平上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分类学价值,在某些组水平上种子微形态性状还具有系统学意义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