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仲弓》研究

Abstract

[[abstract]]摘要 〈仲弓〉是《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的第二篇,據原考釋,全篇共二十八支簡,拼合後的整簡只有三支。完簡長約47釐米,容34-37字,其餘都是殘簡。全文共520字,其中合文16、重文4,另有附簡24字。篇題寫在第16簡的反面,題為「中(仲)弓」。全文采用問答形式,主要內容為仲弓向孔子請教有關為政的問題,部分內容可與今本《論語.子路篇》「仲弓為季氏宰」章相對照,其它內容也都與《論語》密切相關。 本篇寫季桓子使仲弓為宰,仲弓向孔子請教為政之道。孔子答以「老老慈幼、先有司、舉賢才、宥過舉罪」,並分別做了詳細的說明。接著仲弓又請教「民務」、孔子答以「祭、喪、行」;仲弓又請問「導民興德」。其後孔子指示仲弓事君須「以忠與敬」,最後仲弓談到當時的君上有三種壞毛病(三害),孔子勉仲弓「竭情盡質」,就可以克服三害的障礙了。 本文分為三部分進行闡釋分析: 第一部分緒論:包括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編聯與簡序,編題標示位置。其中編聯部分列出各家的編聯順序及釋文,並對各家的綴合、編聯意見作分析比較,整理出思想連貫,文意合理的編聯次序。在編題標示位置部分,針對目前上博楚竹書題有篇題之竹簡分析結果:篇題多標示於卷首1-3簡或卷尾末簡,將篇題定位在篇首或篇尾的某幾簡,是難以概括竹簡的篇題位置。 第二部分〈仲弓〉考釋,按照調整後的簡序,依文意分為十節:第一節「仲弓將為季氏宰,問於孔子」;第二節「仲弓問為政何先」;第三節「孔子解釋先有司」;第四節「孔子解釋舉賢才」;第五節「孔子解釋宥過舉罪」;第六節「仲弓問孔子民務」;第七節「孔子解釋祭、喪、行」;第八節「孔子答仲弓問導民興德」;第九節「仲弓耽心君子?蜀厭人,難為從正(此為第一害)。孔子勉之以忠與敬」;第十節「仲弓耽心君子使人不盡其 、愎過捍析,難以納諫(此為第二、三害),孔子一一釋疑並鼓勵之」。主要內容是將各家學者已發表的文字考釋和相關問題考證的文章、著作進行收集整理,並對各家學者的研究成果分析比較後加以按語。對於學者的看法擇善而從,或提出己見加以補充,對於尚未確定的考釋則保留意見,期望日後的研究能有所突破。 第三部分結論,分為三節,包括本文研究成果總結。其次從上博簡《仲弓》與《論語?子路》篇之比較—談《論語》成書與儒學傳承,了解孔子語錄和《論語》成書的關係以及印證儒學南傳的事實。最後從上博簡《仲弓》談孔子「為政」思想,探討「先有司」的原意。

Similar works

Full text

thumbnail-image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Repository

redirect
Last time updated on 20/08/2013

Having an issue?

Is data on this page outdated, violates copyrights or anything else? Report the problem now and we will take corresponding actions after reviewing your requ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