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聲等子》與《經史正音切韻指南》比較研究

Abstract

[[abstract]]本論文係從《四聲等子》與《經史正音切韻指南》之體例、內容、用字、擬音等方面,進行研究,以探討二書之關係,和它們對中古及近代音承先啟後的作用。本論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緒論」,共分兩節。第一節「前言」,簡述韻書與等韻圖的關係、等韻學的基本術語、等韻門法的沿革等等韻相關知識。第二節「研究方法」,說明研究動機、主要參考書目及擬音所使用之系統與符號。 第二章「《四聲等子》之內容與《經史正音切韻指南》之體例與內容」,共分兩節。第一節「《四聲等子》內容概述」,考證韻圖來源、說明版本、體例、韻次、門法……等議題。研究發現《等子》與《廣韻》在韻次的排列上有一致性,關係密切。第二節「《經史正音切韻指南》內容概述」,亦分別說明作者生平、版本、體例、內容、門法……等文本資料。研究結果發現《切韻指南》帶有極多的中古音性質;又門法條例部分,與《四聲等子》如出一轍,且較《四聲等子》更具系統性。 第三章「《四聲等子》與《經史正音切韻指南》之關係」,共分兩節。第一節「二書之成書背景及其關係」中,透過二書與《五音集韻》的對照比較,推論《廣韻》、《四聲等子》、《五音集韻》及《切韻指南》有相承的關係,並為宋元時期北方官話之代表。第二節「二書體例與內容之關係」,更就韻圖體例、圖次、韻攝所含之韻、用字等方面,深入探究二書之異同。研究後發現二書之圖次與韻攝歸併略有不同,《四聲等子》與《廣韻》較為接近,而《切韻指南》則與《五音集韻》相似。 第四章「《四聲等子》與《經史正音切韻指南》文本比較」,共分三節。第一節「前輩學者的研究成果」,回顧之前學者所作的研究,並對直接相關的論文作一介紹。第二節「文本比較表」,依據《五音集韻》之反切,將二書韻圖依序並排,製表對照比較,另外,也對二書圖內例字略作校訂的工作。第三節「小結」,總結《四聲等子》與《經史正音切韻指南》例字數量,計算使用同字、同音的比例高達90%以上,確定二書在用字上有高度的一致性,強化二書的關係。此外,針對用字不同的情形,亦略作說明。 第五章「《四聲等子》與《經史正音切韻指南》音系比較」,共分四節。第一節「前輩學者的研究成果」,對各家在音系方面的研究略作說明。第二節「《四聲等子》音系蠡測」,依據《漢語方音字匯》之方言材料,及竺家寧先生之擬音,參酌其他相關研究,構擬《四聲等子》之聲韻母音值,並對部分語音現象加以說明。第三節「《經史正音切韻指南》音系蠡測」,參考陳新雄先生及林慶勳先生之擬音,及方言材料,構擬《切韻指南》之音值。在聲母方面,更進一步討論「交互音」對元代語音的描述,及「併轉為攝」後的語音現象,另外構擬較符合元代實際語音之音值。第四節「音系比較表」中,將《四聲等子》與《切韻指南》之音系,歸納製表,並對照二書之音系,探究從《四聲等子》到《切韻指南》聲韻調的演變。 第六章「結論」。總結以上各章之討論,並就《四聲等子》與《切韻指南》對中古音之繼承,及對近代音之影響,略作說明。 本論文除確定《四聲等子》與《切韻指南》之關係外,藉由「併轉為攝」的文本現象,對中古音及近代音的語音現象,加以闡述,亦是討論的重點之一。

Similar works

Full text

thumbnail-image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Repository

redirect
Last time updated on 20/08/2013

Having an issue?

Is data on this page outdated, violates copyrights or anything else? Report the problem now and we will take corresponding actions after reviewing your requ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