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83 research outputs found

    嶺南通訊 Lingnan Newsletter (第3期)

    Full text link
    https://commons.ln.edu.hk/lingnan_newsletter/1002/thumbnail.jp

    拯救與毀滅 : 歐陽子《秋葉》主題試析

    Full text link
    歐陽子被認為是新文學運動以來重要短篇小說作家之一[1],隱地先生亦言 : 歐陽子的《秋葉》對人物心理刻劃特別成功。她三番四次的修改,重寫自己的作品,在世界小說史上也將是一個特例。[2] 歐陽子於1967年出版首本短篇小說集《那長頭髮的女孩》,[3] 並於四年後,將其舊作大力刪改,又加入〈魔女〉、〈素珍表姐〉、〈秋葉〉;並刪去〈小南的日記〉、〈貝太太的早晨〉兩篇,也將 〈那長頭髮的女孩〉易題為(覺醒〉、〈約會〉易為〈考驗〉,這樣的改動為求風格的統一。[3] 是次結集為《秋葉》。[4] 後於1980年,將 《秋葉》的版權交予爾雅出版社,又再作一次修改。[5] 本論文亦以此版本作討論藍本。 作者兩次修改的範圍都包括了篇目的增刪:先刪去〈小南的日記〉及〈貝太太的早晨〉,後在爾雅版本中,又再加了〈木美人〉一篇,務求達到小說結集作為一整體的統一性。而此統一性,有助於聯繫篇目與篇目間之關係。 此外,在爾雅版的個別篇章中,作者刻意對三一律的應用放寬了,亦強化了人物外貌的描寫,以增加戲劇效果。[6] 但依然以極簡捷的筆法為創作原則: 我寫小說,非常注重簡捷。不是非說不可的話,我儘量不說;與故事主題無切要關係的枝節,我儘可能免去不寫。[7] 故呈現於〈秋葉〉中的人際關係,都是簡單的,使主角的心理衝突更為突顯。至於人物方面,外貌的描寫無疑是加強,但仍儘量避免以其外貌、學識、籍貫、習慣等做為故事發展的依據 (〈秋葉〉與〈考驗〉較例外,兩篇都考慮到民族的差異,但只是藉此表達人類偏見的存在)。[8] 同時,故事發生的地點及社會背景對故事本身亦沒有決定性,甚至《秋葉》中沒有一篇章是帶有道德或社會批判的意圖。小說背景在這樣受到不同程度的簡化下,作者都能使〈秋葉〉的人物存在於 一種不訴諸某種特殊時空環境的基本生存架構上 ,[9] 讓作者得以著力以 不形於外的內心生活 [10] 作為故事的起點;無怪白先勇先生言: 她 (歐陽子) 的小說背景是建築在她小說人物的心理平面 (psychic force) 上。...... 而歐陽子小說人物的塑造,也是與一般小說人物不同,她的小說人物並不是血肉之軀,而是幾花束心力 (psychic force) 的合成,這幾束心力,在心理的平面上,互斥互吸,相消相長,替作者演出許多幕各式各樣的心理劇來。[11] 作者創作手法之簡捷,就使得各篇之主題帶有易辨性。 由於各篇主題之易辨性及篇與篇之間有其統一性,故不難理出一個貫串《秋葉》全書的主題模式。本論文亦由此作為出發點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Taiwan\u27s child health literacy test

    Full text link
    Objectives: The aims of this study were to develop Taiwan\u27s Child Health Literacy Test and to undertake a nation-wide survey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current status of Taiwanese sixth graders\u27 health literacy, and to understan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health literacy, healthy behavior, and health status. absp Methods: Taiwan\u27s Child Health Literacy Test was developed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oncept clarification, a qualitative pilot, a development pilot, and a field test. In the field test, 162,609 sixth graders (56.9%) from 2,235 schools (83.3%) nationwide completed the questionnaire. We also collected the students\u27 dates of birth, BMIs, self-reported health and healthy behaviors. absp Results: The final test consisted of 32 questions with item discrimination of 0.55-1.89 and item difficulty of-1.7-0.41 according to IRT; Cronbach\u27s a was 0.87. Based on this information, the test was deemed appropriate for basic health literacy screening among children. Nation-wide, the average score for sixth graders\u27 health literacy was 23.97 points (total score 32 points), with a correct rate of 74.9%. Those who were "good" in self-reported health scored highest in health literacy (M = 24.29). Health literacy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related to healthy behavior (r = .25, p< .05), and negatively to risky behavior (r =-.28, p< .05). absp Conclusions: This study was the first curriculum-based child health literacy test developed from the viewpoints of both teachers and pupils in Taiwan through a rigorous procedure. The nationwide survey results may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decision-makers at the national health education level

    哲學的人類學

    Get PDF
    [[issue]]14

    王安憶

    Full text link
    https://commons.ln.edu.hk/oh_cca/1013/thumbnail.jp

    教育的適應性與不變性

    Get PDF
    [[issue]]14

    余光中

    Full text link
    余光中大學二年級時開始寫詩,他認為自己寫詩的發展很慢,早年的詩多實驗性,是對西化的 摸索,到了三十四歲寫《蓮的聯想》才是他的轉變,開始認同中國的古典傳統。到詩集《白玉苦瓜》,初步成熟,找到自己真正的風格和聲音。「苦瓜」象徵現實, 是苦的,「白玉」則象徵美。「白玉苦瓜」也象徵詩的創作,創作的題材、感受來自生命、生活的「苦」,詩人的本領是把「苦瓜」變成「白玉」。余光中曾在香港中文大學教書十一年。其間他寫了三本詩集,《與永恒拔河》仍是寫一些形而上的題材和感受;《隔水觀音》表現他對香港與大陸、台灣與大陸的心情;《紫荊賦》 則主要寫對香港的感情。從這三本詩集也可見余光中的一些轉變。回台後,出版了《夢與地理》,「地理」同樣代表「現實」,表現時空與現實的關係,也寫一些與台灣現實社會有關的詩。余光中雖出版了不少詩集,但他認為還沒寫出自己滿意的作品。他認為詩的可能性太大,還有很多空間可以探索。對詩的體裁、格律,余光中也有看法,他早期的詩比較格律化,後來則受中國古風與西方詩的影響較大。 相對於詩,余光中寫散文較晚,三十多歲開始寫。早期的散文多是文字、風格的實驗,追求雄壯陽剛的風格。後來則放緩節奏、文字密度、句法變化,追求幽默、寫 實、雋永,像《記憶像鐵軌一樣長》、《我的四個假想敵》、《牛蛙記》、《催魂鈴》。另外還有小品文《評一張地圖》等,又寫了不少的遊記。余光中出身外文 系,他翻譯了十三本書,例如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土耳其現代詩選》、王爾德的四部喜劇,並把他自己的詩集《守夜人》翻成英文。余光中認為散文是作家的身份證,「散文是藝術的根,詩則是藝術的花」。在評論研究方面,他與其他學者的不同是,他有創作的經驗,知道創作的甘苦、陷阱,在論詩時有他的體驗和權威。他的評論多是針對詩、散文為主,他又替不少作家作品寫的「序」也有評論的價值。https://commons.ln.edu.hk/oh_cca/1019/thumbnail.jp

    國立清華大學簡訊第664期

    Get PDF
    [[abstract]]‧ 秘書處─校園規劃室─「國立清華大學水木飛羽話清華環境篇」校園環境攝影第一期徵稿活動辦法 ‧ 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課程與教學研究計畫成果發表會 ‧ 學務處─99年上學期學務處諮商中心清大心靈綠洲渡假村系列活動 ‧ 圖書館─愛書者的對話-好書交換將於11/8起跑 ‧ 圖書館資料庫午間利用指導課程 ‧ 季風亞洲與多元文化專題/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張維安教授 /坤甸王:海外客家共和國的迷思 ‧ 共教會─通識教育中心20週年論壇:回顧與前瞻 ‧ 科管院─2010 TEN 年度論壇暨年會 ‧ 藝文活動-【義築】 ‧ 會計室99年第6期畫展 ‧ 2010年科幻影展 Science-Fiction Festival─【機器.人】Robot.Android.Cyborg ‧ 樂在清華[[fileno]]JA02_2010_66

    商禽

    Full text link
    商禽原名羅燕,「商禽」的筆名是刻意避免有什麼意思,因此取了兩個無什麼意義的字「商」、「禽」合成。商禽是四川的少數民族,由於家貧,私孰小學畢業後就從軍,流徙各地。一次在成都被困在圖書館,有機會看了不少書,也就和文學結緣,後來在隨軍之中也寫了一些文章。一九五○年到台灣後,在軍營之中開始寫詩, 並投稿到紀弦主編的《現代詩刊》,後來也投稿到《創世紀》詩刊。一九六九年復員後,商禽得到聶華苓的幫助,到美國愛荷華大學參加國際作家寫作計劃。一年後回台灣,一面賣牛肉麵一面繼續寫詩。商禽出版了兩本詩刊,《夢或者黎明及其他》(1969)和《用腳思想:詩及素描》(1988)。商禽在生活重壓之下仍堅持創作,從沒放棄,而且要求嚴格,寫得不好的作品從不發表。商禽的詩被指受到超現實主義的影響,而他自己則否認,他說他的詩是發自內心的最真實的情感, 並不是脫離現實的。https://commons.ln.edu.hk/oh_cca/1009/thumbnail.jp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