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9 research outputs found

    科幻影视对新媒体的展望与批判

    Get PDF
    作为以创意的科幻性、载体的影像性为特征的艺术类型,科幻影视对新媒体的审视具备前瞻性,因而成为我们认识当今新媒体发展趋势的重要参考系。根据科幻影视的描写,未来新媒体开拓进取的途径集中在身体新功能的开发、网络新应用的拓展、装置新特性的构思等方面;新媒体起作用的范围将从地表通信扩展到星际通信,从媒介通信扩展到脑际通信,从同维通信扩展到维际通信。在肯定新媒体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重要性的同时,科幻影视也预言了新媒体走火入魔的可能性,这是通过对媒体世界化、现实化与灾难化的描写展现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规划项目“数码艺术潜学科群研究”(项目编号:13BA008)

    发熕考——16世纪传华的欧式前装火炮及其演变

    Get PDF
    欧式前装火炮传入中国可以追溯到16世纪中期。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名为发熕的铸铜/生铁前装炮,这个特异的名称可能源于欧洲的轻型野战炮falco(葡语)。明朝水师将发熕用作舰首主炮长达半个世纪。与其原型相比,发熕在形制和操作方面已有许多改变。明末欧式前装大炮再次传入,老式发熕遭到淘汰,新式发熕则具有典型的欧洲风格。入清后,发熕逐渐成为一类轻型火炮的专名。文章以舰载发熕为线索,考察了16世纪海战兵器的演变

    明末清初欧洲占星术著作的流传及其影响——以汤若望的《天文实用》为中心

    Get PDF
    以往多认为波兰耶稣会士穆尼阁(1610~1656年)和薛凤祚(1600~1680年)合作翻译的《天步真原》一书最早介绍了西方的占星术。本文根据新发现的汤若望(1592~1666年)《天文实用》一书,说明欧洲占星术明末时已经开始传入中国,并根据奏疏,认为此书编于崇祯十年至顺治元年之间;分析了它的成书背景,指出书中部分内容与托勒密《四门经》、阿拉伯天文学家al-Qabisi(?~967年)《占星术导论》(1485年)有关;并指出此书在清初还为王锡阐、吕留良、梅文鼎等文人所关注,乾隆时又被钦天监官员张永祚所引用,并流传至日本,为西村远里的《天经或问注解》(明和8年,1771年)所征引

    天时:地利与人和之纪要

    Get PDF
    "天时地利人和"从来都是我们用来指示、指喻社会、历史、族群、团体、宗法、家族乃至情境的传统"指标"。三者契,国强大,家兴旺,身体好,事业成。"天人合一"素来被认为是中国赠送给全世界、全人类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产,"天时"在其中扮演着一个关键的作用。本文对"天时"之与时君、正统、知识、技术和身体等关系进行简要的论述,希望能够反省近代以降,"西学"严重挤压我国传统"天学"的实际情况。今日之文化遗产运动,保护和传承我国的"天学"遗产亦为紧迫任务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