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research outputs found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向肝系细胞分化

    Get PDF
    大多数肝脏疾病终末期并发严重肝功能障碍,肝移植是治愈的唯一办法。但是临床可供移植肝来源短缺、移植伦理以及移植后排异问题,限制了肝移植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细胞疗法的出现为肝脏疾病治疗提供了另一种可选途径。干细胞替代治疗或者刺激体内肝脏细胞再生是细胞治疗的主要目标[1]。哺乳动物肝脏可以自身修复或再生,卵圆细胞在肝脏修复过程中扮演重要作用。他们可以向肝实质细胞以及向胆管细胞分化[2]。但在损伤超过肝脏自身修复能力时,我们就希望其他来源的干细胞能替代卵圆细胞修复受损肝脏。到目前为止,其他非肝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如:骨髓、脐带血、脂肪、胎盘已成功诱导向肝细胞分化[3]。这些成体干细胞的发现以及成功向肝细胞的诱导分化具有深刻意义。人们利用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已取得了可喜进展,如:改善了延胡索酸乙酰乙酸水解酶缺陷豚鼠的生存,重建了部分肝脏功能[4];降低了肝毒损伤致肝衰豚鼠的死亡率,这些结果都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肝脏疾病上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但是肝脏干细胞来源问题困扰着许多学者,未定型间充质干细胞陆续在其他组织中被发现,如:脐带血、胎肺、脂肪组织等有望解决这一难题。研究者开始把目光转转向其他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并成..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免疫方面的研究进展

    Get 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ells,MSCs)是存在于骨髓中一类低免疫原性的非造血成体干细胞,体外研究表明MSCs能够通过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抑制抗原呈递细胞分化成熟及功能发挥、抑制CTL形成、抑制NK细胞活性、增加调节性T细胞比例等途径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体内实验证明,MSC输注能够延长狒狒异体皮肤移植的存活时间,而在小鼠心脏移植的模型中,体外诱导免疫耐受的MSCs在活体内反而加速了小鼠的排斥反应,临床上输注MSCs可缓解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本文对MSCs的免疫学特性及免疫调控功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全反式维甲酸对结肠癌不同增殖潜能细胞株VEGF表达的影响

    Get PDF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对结肠癌不同增殖潜能细胞株VEGF表达的作用;研究VEGF在结肠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细胞培养观察、ATRA干预、MTT和FACS方法确定结肠癌细胞株CW-2和LS174T的生长增殖状况,用Northern b lotting方法检测结肠癌中VEGF mRNA的表达量,用免疫细胞化学观察细胞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MTT生长曲线显示结肠癌细胞株LS174T的生长增殖比CW-2快;FACS结果显示LS174T细胞的S期细胞较CW-2细胞数多;Northern b lotting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在CW-2中有明显的VEGF表达,但在高增殖细胞株LS174T中VEGF的表达更明显。结论:VEGF在结肠癌细胞株中有较高的表达。在高增殖结肠癌细胞株VEGF表达更明显。ATRA可能通过抑制VEGF表达,而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生

    化疗药缓释制剂局部治疗肝癌的研究进展

    Get PDF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应用抗癌药缓释剂对肝癌局部化疗的实验室及临床研究进展;并借鉴了其他实体肿瘤的研究成果,提出植入式缓释剂置入肝癌局部行间质化疗的新型给药途径

    关于中国现代科技发展历史的反思

    Get PDF
    本文回顾了最近100多年来现代科学技术事业在中国发展的曲折历程,探讨了科技人才政策、科研项目管理问题和科技体制等问题对中国当代科技发展的作用。通过反思这一历史过程,我们得到了一些常识性却为人们所忽视的结论,希望对当前的科技工作有所裨益

    单用表阿霉素缓释剂及联合表阿霉素游离剂腹腔化疗治疗肝癌的疗效

    Get PDF
    目的观察单用表阿霉素(EPI)聚乳酸(PLA)缓释微球(MS)及联合游离表阿霉素(FEPI)腹腔化疗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将35只H22腹水型肝癌荷瘤小鼠分为7组,每组5只,分别予空白微球,生理盐水,低、中、高剂量载药微球(分别含EPI 9、18、36 mg/kg),FEPI(9 mg/kg)和EPI-PLA-MS+FEPI(各含EPI 4.5 mg/kg),经腹腔注射给药,计算动物生命延长率。结果EPI-PLA-MS能有效延长荷瘤鼠的生存时间,并呈量效关系,小鼠最大耐受量约为18~36 mg/kg。联合用药组的平均生存时间、中位生存时间和生命延长率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40.0±16.9)d、33.5 d和222.58%。结论EPI-PLA-MS缓释剂与游离剂型联合腹腔化疗是一种新型、高效的给药方式,可有效治疗肝癌

    RhoC与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

    Get PDF
    RhoCGTP酶是Ras超家族小分子量G蛋白成员,近来许多研究表明RhoC参与了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同时RhoC的过量下表达与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对RhoC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判断RhoC在恶性肿瘤侵袭转移中所扮演的角色,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闽南肝癌高发区肝细胞癌与HBV复制的相关性分析

    Get PDF
    目的分析闽南肝癌高发区乙型肝炎病毒 (HBV)复制与原发性肝细胞癌 (PHCC)的关系。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PQ- PCR)技术测定 6 1例 PHCC患者、40 7例不同病程的 HBV感染者及 17例健康人血清中 HBV DNA的含量 ,对照分析 HBV标志物 (HBVM) ,同时检测 PHCC患者抗 - HCV- Ig G和 HCV RNA。结果PHCC组 HBV DNA阳性率高达 80 .3% (49/ 6 1) ,高于其他肝病组 ,差异具显著性 (P<0 .0 2 ) ,HBV DNA含量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HCC组抗 - HCV- Ig G和 HVC RNA阳性率为 0。结论闽南肝癌高发区 PHCC患者 HBV DNA阳性率较高 ,HBV感染并持续复制 ,可能是该地区 PHCC的主要致病因

    腹腔镜技术在肝脏和结、直肠手术中的应用(附20例报告)

    Get PDF
    目的介绍腹腔镜在肝脏、结直肠手术中的应用。方法腹腔镜下实施肝囊肿开窗术8例,肝腺瘤切除术1例,结直癌切除术11例。结果所有病例顺利恢复,无手术并发症。结论熟练掌握腹腔镜技术,严格选择病例,腹腔镜技术在肝脏、结直肠手术中的早期应用能够达到传统手术的效果

    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鉴定

    Get PDF
    背景: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不同的条件下被成功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骨骼肌细胞、肝脏细胞等中胚层细胞,同时也可以向其他胚层分化,证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是多分化潜能干细胞。目的:探讨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鉴定方法。方法:整形外科吸脂术获得腹部皮下脂肪,0.075%Ⅰ型胶原酶消化,贴壁培养获得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绘制细胞增殖曲线,进行流式细胞、细胞周期、免疫荧光等检测,并验证其是否具有多功能分化潜能。结果与结论:获得形态较均一的长梭形的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增殖良好,有明显的指数生长期,体外能长期培养存活,并保持不分化状态;流式检测细胞高表达CD105、CD90,低表达CD34、CD45;多数细胞周期检测G0/G1期占80%以上。能向成脂、成骨诱导分化。结果表明,实验分离获得的细胞是具有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特性的细胞,为深入研究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打下基础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