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research outputs found

    牛山湖两种不同生境小型鱼类的种类组成、多样性和密度

    Get PDF
    研究了2003年春季浅水草型湖泊牛山湖小型鱼类空间分布(种类组成、多样性和密度等)与生境异质性之间的关系.根据水生植被状况、离岸距离和水深,选择了两种差异较大且有代表性的生境类型,即近岸沉水植物茂密的生境A和远岸沉水植物稀疏的生境B.使用围网(180m2)在这两种生境中进行小型鱼类的采样,采用多次标志回捕法和Zippin去除法估算了围网内小型鱼类的密度.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生境中小型鱼类的种类组成、多样性度量值和密度估算值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1)生境A中的渔获物由5科14种小型鱼类组成,优势种类为生活在

    牛山湖两种优势小型鱼类空间分布与沉水植被的关系!

    Get PDF
    运用8种网目规格的成套浮性刺网作为鱼类采样工具,于2005年夏季在长江中游浅水草型湖泊牛山湖进行鱼类定量采样,通过比较不同茂密程度黄丝草生境中的小型鱼类组成、数量和大小结构,探讨此类湖泊小型鱼类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沉水植被的关系.采样期间共捕获13种1124尾鱼,依据其等级丰度和出现频次,和红鳍原!为该湖优势上层小型鱼类.在调查的沉水植物生物量范围内,鱼类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与沉水植物生物量之间呈现倒抛物线关系;两种优势小型鱼类的种群丰度均与沉水植物生物量有着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且其平均个体大小在裸地生境较高、沉水植被茂密区较低,幼鱼更倾向群聚于厚密的黄丝草生境中;其他生境因子(水深和离岸距离)对和红鳍原!空间分布的影响不显著.黄丝草植被生境是牛山湖两种优势小型鱼类的重要保护生境,应加强对黄丝草等沉水植被的保护及恢复

    长江中游三个湖泊中华绒螯蟹生长变化研究

    Get PDF
    选择长江中游的牛山湖、武湖和东汤逊湖三个典型的河蟹养殖湖区作为研究地点,从2009年2月起逐月调查湖泊放流河蟹体重和壳宽的生长变化,并同时记录投喂管理情况和收集试验湖区的水化特征及底栖生物资源状况。调查发现,河蟹在4、5、6月特定生长率最大,此时为河蟹生长的高峰期。在三个湖区间,生长有显著性差异,在收获季节,武湖河蟹的平均壳宽和体重均显著性大于另外两个湖区(P0.05);这种情形可能主要与为湖泊的天然饵料资源的种类和丰度有关

    一种调查水库鱼类资源的抬网装置

    Get PDF
    一种调查水库鱼类资源的抬网装置,包括一方形的渔网,在渔网的四个边角上分别设有一根拉网绳,在每根拉网绳的附近都安置有一根支撑杆,在支撑杆上安装有上滑轮和定线环,在其中一侧的两根支撑杆上还设有下滑轮,所述拉网绳位于定线环内,在支撑杆的一侧还安置有收线轮,所述收线轮具有一个直径较大的大滚柱和一个直径较小的小滚柱,在收线轮的端面上还安装有把手,在收线轮的下方设有支撑架,所述收线轮轴连接在支撑架内,本实用新型可以主动将鱼捕捉起来后,选择性的对鱼进行研究,不会让鱼在网内停留过长时间,而且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省时省力,不会给鱼带来额外的伤害。</p

    武湖的渔业资源及渔业利用初步意见

    Get PDF
    武湖现有鱼类50种,其中鲤科鱼类33种,占总数的66%。渔获物组成中,鲢、鳙、鲤、鲫、鲌的产量占总产量的93%左右,渔获物以低龄为主。武湖目前的主要增养殖方式是放养鲢鳙,通过投放无机和有机化肥培养浮游生物来达到增加鲢鳙鱼产量的目的。针对武湖的渔业资源现状和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提出了渔业利用的初步意见

    漳江流域沿岸植物叶片中Si元素含量的变化

    Get PDF
    该文研究了漳江流域沿岸48种植物成熟叶片中Si元素含量及其随环境因子和在不同植物类群中的变化.结果表明,这些植物叶片平均Si含量为1.23%;不同植物叶片Si含量差异显著,含量最高的是笔管草,达5.88%;最低的是桃金娘,仅0.02%.48种植物中的17种是Si积累者,叶片Si平均含量为2.53%;31种是非积累者,叶片中Si平均含量为0.28%.从植物所属科来看,含Si量较高的主要有禾本科、木贼科、紫萁科、凤尾蕨科、鸭跖草科和桑科植物.研究还发现从上游到下游,土壤Si含量随土壤粘粒含量和含水量的升高而增加.马缨丹和鸭跖草叶片Si含量与对应土壤的有效Si含量呈正相关,桐花树和秋茄叶片Si含量与对应土壤的盐度呈正相关

    一种浮动复合型人工鱼巢

    Get PDF
    一种浮动复合型人工鱼巢,包括浮动框架,在浮动框架的四周设有多个固定装置,并且浮动框架与固定装置之间是采用活动连接,在浮动框架上分布设有多根缆绳,在缆绳的端部固接有沉子,在沉子与浮动框架之间的缆绳上固定连接多个粘附基质,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为产粘性卵鱼类提供产卵场所的浮动复合型人工鱼巢,能有效促进鱼类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p

    Studies on fish communities and trophic network model of shallow lakes along the middle reach of the Yangtze River

    No full text
    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长江中下游湖泊鱼类资源现状已不容乐观。本研究选取长江中游浅水湖泊——梁子湖、牛山湖和月湖作为研究对象,对三个湖泊的鱼类群落进行采样调查,目的在于探讨江湖阻隔、鱼类放养、渔业捕捞、水质污染和休闲垂钓等人类活动对湖泊鱼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同时,运用ECOPATH生态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了牛山湖生态系统的营养网络模型,对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定量分析,为湖泊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系统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 1. 比较了梁子湖及其相邻牛山湖过去50年不同时期的鱼类组成。两个湖泊河海洄游性鱼类(如鲥和弓斑东方鲀等)在1975年之后已基本消失;小型鱼类在鱼类组成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凶猛性鱼类的比例有所降低,消失的主要是江河洄游性和喜流水性种类(如鯮、拟尖头鲌和长吻鮠等)。江湖阻隔的不断加剧和沿湖围垦活动是鱼类组成历史变化的重要原因。 2. 使用围网对牛山湖小型鱼类群落进行了周年(2002~2003年)季度定量采样。共采集到鱼类27种、10469尾,其中20种属于小型鱼类,优势种类为高体鳑鲏、彩副鱊、麦穗鱼、小黄黝鱼和红鳍原鲌,估算8种小型鱼类的年均总生物量为6.073 g/m2/year。多变量统计分析表明,小型鱼类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相对丰度和多样性指数与生境的复杂程度和水草生物量成正相关,与水深没有显著的关联。 3. 对牛山湖网簖、刺网、电捕和鸬鹚的渔获物进行了47次详细调查,运用自组织特征映射人工神经网络(SOM)分析数据。结果表明,网簖和电捕捕获的鱼类种数多、体长范围广,对鱼类资源的破坏性最大,应当加以限制或废除;鸬鹚是捕获鳜(尤其是高龄鳜)的一种有效方式,但对幼鳜和其它幼鱼也有较大损害,应控制其捕捞强度;刺网主要捕获几种经济鱼类,是利用鱼类资源的一种较好方式,关键在于对网目直径和捕捞强度的管理。 4. 比较了草型湖泊(牛山湖)和藻型湖泊(月湖)的鱼类组成及其相对丰度。在鱼类总种数、凶猛性鱼类种数和优势鱼类种数等方面,月湖均明显低于牛山湖。水质污染是影响湖泊鱼类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 5. 对月湖休闲垂钓活动进行了周年(2004~2005年)逐月调查。垂钓渔获鱼类11种,主要对象是鲫、红鳍原鲌、达氏鲌和麦穗鱼。全年总渔获量为2077 kg,折合为3.12 g/m2或4.16斤/亩。垂钓的捕捞强度、单位努力渔获量和渔获物组成均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6. 采用基于年龄鉴定的方法和基于体长分布的FiSAT种群评估模型,推算了牛山湖13种鱼的生长方程参数和种群死亡率;通过经验公式估算了8种鱼的种群摄食率;运用直接测定燃烧能的方法计算了13种小型鱼类的能量密度。这些结果为湖泊生态系统营养网络模型的构建提供了基础性数据。 7. 运用ECOPATH方法构建牛山湖2002~2004年期间的生态系统营养网络模型,定量分析了系统的营养结构和功能状态。(1)依据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将牛山湖主要生物种类或类群划分成22个功能组,能够覆盖该湖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全过程。(2)估算出各功能组的营养级、生态营养转化效率、流向碎屑量和杂食性指数等重要生态学参数。(3)定量描绘了营养物质在功能组内部和功能组之间的流动过程,并对捕食者和被捕食者间的食物链路径和长度作了统计分析。(4)阐明了物质流动在各营养级上的分布情形和在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5)分析了功能组间的营养生态位重叠程度和交互营养影响作用。(6)得出生态系统的总体特征参数,以此反映系统的规模、稳定性和成熟度等功能状态。本研究构建的牛山湖营养网络模型可以为湖泊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系统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今后的研究重点将是对模型输入参数的不断改进,以及对模型进行动态模拟并验证

    长江中游典型草型湖泊与藻型湖泊鲫种群结构和生长比较(英文)

    No full text
    浅水湖泊牛山湖和月湖均位于长江中游武汉市境内,前者水质清澈、沉水植物茂盛,属典型的草型湖泊;后者长期受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的影响,水质恶劣、沉水植物稀少,属典型的藻型湖泊。文章选择这两个湖泊的共同优势鱼类——鲫(Carassius auratus)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两类不同湖泊环境条件下鲫种群结构和生长上的差异,评估人类活动引起的水环境改变对鱼类种群生存状况的影响。2006年春季(3—5月),于牛山湖和月湖各采集鲫种群样本713尾和641尾,研究结果表明:(1)牛山湖和月湖鲫种群的全长频数分布经kolmogorov-Smirnov检验均符合正态分布,但前者的分布范围(63—271 mm)大于后者(72—191 mm),前者的全长峰值(190 mm)亦大于后者(110 mm);(2)牛山湖鲫种群的年龄组成(6个年龄组)较月湖(仅3个年龄组)完整,但月湖各龄鲫的全长均显著大于牛山湖(P<0.05);(3)两个湖泊性成熟鲫的雌、雄鱼比均随全长的增长而增加,即小个体性成熟鲫以雄鱼为主,大个体性成熟鲫以雌鱼为主,该现象在月湖更为明显;(4)牛山湖和月湖鲫全长–体重回归关系(W=a Lb)分别为W=0.00001 L3.060(R2=0.989)和W=0.000006 L3.246(R2=0.971),协方差分析表明两个湖泊鲫种群的b值差异极显著(P<0.01);另一方面,月湖鲫种群各全长组雌、雄鱼的肥满度均显著大于牛山湖(P<0.05)。作者认为影响牛山湖和月湖鲫生长和种群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两个湖泊饵料组成和捕捞压力等方面的差异
    corecore